《暑期“三下乡”风采》专栏之十
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分宜探寻麻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
6月24日,我校“青春赋能乡村,实践点亮希望”暑期“三下乡”阳光传承实践队走进分宜麻博物馆,在实地调研与学习中留下青春足迹,收获知识与精神双重成长。
进入博物馆,分宜麻博物馆宛如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,承载着深厚的麻文化底蕴。各式各样的苎麻纺织工具首先映入眼帘。担任讲解的徐老师详细介绍苎麻传统工艺,从新石器时代便开始的苎麻种植,到麻纤维提取,再到纺织成布,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智慧与汗水。“在过去,苎麻纺织是农村妇女主要劳作,她们用双手为家人制作衣物。”队员们围在徐老师身边,认真聆听并积极提问。当有队员好奇现在是否还有人使用传统纺织工具时,徐老师微笑回答,在一些偏远地区,仍有手工艺人坚守传统技艺,传承着这份珍贵文化遗产。
随后,徐老师带领队员们穿越历史长河,讲述麻的历史演变。古代,麻织品是生活必需品,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随着时间推移,麻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,应用范围愈发广泛。如今,麻以其天然、环保、透气等特性,在纺织、建筑、汽车内饰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,成为时尚界新宠。徐老师指着一件精美麻织品说:“许多设计师将麻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,既体现传统文化魅力,又符合现代人对环保和舒适的追求。”队员们听后,纷纷感叹麻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在参观过程中,徐老师特别介绍了中国麻纺产业科技的创新成果。基因技术在苎麻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让队员们眼前一亮。科研人员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、优质、抗病虫害的苎麻新品种,大大提高了苎麻的产量和质量。同时,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入实现了麻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、信息化管理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劳动强度,还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。队员们对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赞叹不已,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。
参观结束后,队员们意犹未尽。他们对苎麻传统工艺和麻的历史演变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,对中国麻纺产业科技创新由衷敬佩。队员小曾感慨:“这次参观让我对麻文化有了全新认识,没想到普通苎麻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看到中国麻纺产业在科技创新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,我感到无比自豪。”队员小李也表示要将所学知识带回学校,让更多同学了解麻文化,关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。
通过此次参观学习,队员们增长了见识,拓宽了视野,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科技创新的力量。他们将带着这些宝贵收获,继续在“三下乡”征程中前行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